发布单位:中山长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2-5-19
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,用1000v兆欧表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,其值不应小于10mω。
互联箱闸刀(或连接片)接触电阻和连接位置的检查
连接位置应正确无误。
电缆线路直流电阻、正序阻抗、零序阻抗测量、电容测量作为新建线路投入运行前和运行中的线路连接方式变动后,有关计算(如系统短路电流、继电保护整定值等)的实际依据。
8.2试验周期
交接试验。
8.3试验方法
与架空线路参数相同。因为电缆的正序电容和零序电容相同,故通常只用导体与金属屏蔽间的电容表示。
电缆线路参数测量更多见:电缆线路参数试验 专题
9. 红外及接地电流检测
用红外热像仪测量,对电缆终端接头和非直埋式中间头进行测量,分两种类项缺陷:
电流致热型缺陷:电缆终端接头的金属导体
电压致热型缺陷:终端接头应力锥的中后部位;非直埋式中间头
电流致热型缺陷判据:
一般缺陷:电缆终端接头的金属导体相对温差小于15k;
---缺陷:电缆终端接头的金属导体---温度大于80℃;或相对 不平衡率>;80%;
危急缺陷:电缆终端接头的金属导体---温度大于110℃;或相对 不平衡率>;95%
电压致热型缺陷判据如下:均为---缺陷,上报设备部和试研院
kp——线芯结构系数,分割导体kp=0.37,其他导体kp=
0.8~1.0;
对于使用磁性材料制做的铠装或护套电缆,yp和ys应比计算值大70%,即:
r=r′[1+1.17(ys+yp)]
3. 电缆的电鳡
3.1自鳡
则单位长度线芯自鳡:
li=2w/(i2l)=μ0/(8π) =0.5×10-7
式中:
li——单位长度自鳡,h/m;
μ0——真空磁导率,μ0=4π×10-7,h/m;
以上一般是实心圆导体,多根单线规则扭绞导体如下表:
因误差不大,计算一般取li=0.5×10-7h/m。
3.2高压及单芯敷设电缆电鳡
对于高压电缆,一般为单芯电缆,若敷设在同一平面内(a、b、c三相从左至右排列,b相居中,线芯中心距为s),三相电路所形成的电鳡根据电磁理论计算如下:
对于中间b相:
lb=li+2ln(2s/dc) ×10-7 ( h/m)
对于a相:
la=li+2ln(2s/dc) ×10-7 -α(2ln2 )×10-7 (h/m)
对于c相:
lc=li+2ln(2s/dc) ×10-7 -α2(2ln2 )×10-7 (h/m)
实际计算中,可近似按下式计算:
la=lb=lc=li+2ln(2s/dc) ×10-7 ( h/m)
同时,经过交叉换位后,可采用三段电缆电鳡的平均值,即:
l=li+2ln(2×(s1s2s3)1/3/dc) ×10-7 ( h/m)
=li+2ln(2×21/3s/dc) ×10-7 ( h/m)
对于多根电缆并列敷设,如果两电缆间距大于相间距离时,可以忽略两电缆相互影响。
4.3 任意直线
三根单芯电缆平面敷设的三相平衡负载交流回路,电缆换位,护套开路,每相单位长度电缆技术护套的电鳡为:
lsb=2ln(((s1s2s3)1/3)1/3/rs) ×10-7 ( h/m)
5. 电缆电抗、阻抗及电压降
5.1电抗
电缆的电抗为:
x=ωl ( ω/m)
l——电缆单位长度的电鳡,h/m;
ω=2πf。
5.2阻抗
电缆的阻抗为:
z=(r2+x2)1/2 ( ω/m)
r——电缆单位长度的交流有效电阻,ω/m。
5.3 电压降
电缆的电压降为:
△u=izl ( v)
i——导体电流,a;
l——电缆长度,m。
6. 电缆的电鳡
电缆的电容是电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,它决定电缆线路的输送容量。在压电缆线路中,电容电流可能达到电缆额定电流的数值,因此高压电缆必须采取措施(一般采取交叉互联)抵消电容电流来提高缆线路的输送容量。
电缆电荷量与电压的的比值则为该电缆的电容。
相电压:
u=q/(2πε0ε).ln(di/dc)
所以电缆单位长度的电容为:
c=q/u=2πε0ε/ln(di/dc)